长春武术,武德是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精神本质属性,是武术的灵魂所在,当前武术文化传承中习武者的武德修养往往容易被忽视,使得武术成为失去灵魂的躯壳,最终将导致武术运动失去其原有的魅力。本文从武德的传承与发展的角度提出:保护武术传承人;借鉴跆拳道的发展经验,注重武术文化内涵;注重文化教育,重视道德教育;在建立一套完整的武德教育体系等相关建议,以期为武德规范内化、武德修养的形成、武德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指导。下面是长春武术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论中华“武德”的传承与发展。
论中华“武德”的传承与发展
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中华武术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征悠久的武术文化。武德作为习武者的道德规范,是武术文化的精神本质属性,是武术的灵魂所在。但现在的武术运动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忽视了武德修养的传承,为此,本文从武德传承与发展的角度,提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武德传承与发展的相关建议与对策,以期为武德规范内化、武德修养的形成、武德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指导。
我国的武术文化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即“武德”、“技”和“道”,其中“技”是武术文化的物质体现,而“徳”和“道”则是武术文化的精神内涵。“徳”就是武德即武术的道德内涵,它是武术文化精神层面核心的本质属性。概括来说,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具有的道德情操,包括心性修养、道德作风、精神境界和武术礼仪等内容。它始终贯穿于习武者整个练武、用武、授武、比武等一系列社会活动中,用武德来规范习武者的行为,使武德观念成为武技的准则”,它体现了武术对于人的重视,重视人品的净化和人格的思想的升华。
几千年来,武德一直是习武者恪守的行为准则。从近代开始,在中西方文化的排拒和融合中,中华武术逐渐从民俗文化发展成为体育文化,武术在调适中逐步被纳入到体育的范畴,人们对武术的认识和定位也发生着变化,武术被赋予更加丰富的任务和内涵,武术在保持原有技击和文化功能的基础上,其竞技性和表演性被挖掘和推广。在这种背景之下作为武术文化精神本质属性的武德内涵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从武德内涵的角度,新时期习武者应该形成义利统一,正直守信,修身养性,遵纪守法;不怕吃苦,持之以恒;尊师爱徒,团结互助;爱国爱民,见义勇为;树立理想,为国争光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