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武术,在近世出版的武术刊物和古代流传下来的拳经、拳论上,经常可见“气沉丹田”这一拳家术语。王宗岳在其《太极拳论》中写道:“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形意拳内功经中有“龟尾升气,丹田凝神,气下于海,光聚天心”.由此可见“气沉丹田”在武术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由烟台昆山文武学院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做到真正的“气沉丹田”。
吉林武术,练拳过程中的气沉丹田是随着拳势的变化,让气在丹田(气海)与中脘之间。对于初学者的人来说,一时不易掌握。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慢慢学习:
(一)先练松静站立,即“自燃桩”
无论是采取形意拳的三体式,八卦掌的定劲桩,太极拳的浑圆桩,或者少林拳的马步桩,都是一样。按要求将姿势站好,即将全身放松,要松而不懈,精神贯注,气势腾挪。采用自然腹式呼吸,不加勉强,多着意于放松。每天早晚各站半个小时,练上两个月左右,以达到能够彻底松静为佳。
(二)按第一步所采取的桩法松静站立,采用逆腹式呼吸
吸气时小腹内收,提肛缩肾,两肋微向外张(不可向上提,胸部放松,勿有起伏),将气提到中脘。与吸气的同时,两手向回收,但要沉肩坠肘。呼气时,小腹放松,外凸,会阴仍要微微提住,两肋向内向下合,同时两手向外推,以意引气,达于指稍,双脚则五趾抓地。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呼吸时两手向回收和向外推的幅度也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以意领气向回收,以气催力向外推,从外形上看不出手的动作。如此练上半年(多练更好),即可进行第三步。
(三)选几个动作简单而蓄发、开合、节奏分明的拳式
吉林武术,常见的有形意拳的劈、钻、炮;八卦掌的双撞掌、马上开弓、黑熊反背;太极拳的双峰灌耳、掩手肱捶、搂膝拗步;少林拳的挂月撞掌、十方戒、双崩拳等。将动作与呼吸紧密结合,一定要作到开吸合呼,蓄吸放呼,闪跳为吸,发力为呼。吸为提,呼为下。练时要慢,要自然,不需练多久,就可达到气沉丹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