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武术,擒拿属于中国武术技法之一,源于技击。利用人体关节、穴位和要害部位的弱点,运用杠杆原理与经络学说,采用反关节动作和集中力量攻击对方薄弱之处,使其产生生理上无法抗拒的痛疼反应,达到拿其一处而擒之的效果。
擒拿是中国武术中四大搏击技术踢、打、摔、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远踢近打,贴身摔拿”一说,由此可见,擒拿主要是用于贴身近战的。什么是擒拿?古文说“擒者捉也,拿者牵引也”,就是先捉住敌人身体的某一部位,然后实施各种技法控制住敌人,使其无法反抗。
擒拿术向来被各门派视为门派之宝,很少外传或与人交流,传徒也择人而行,有很多武师奉行“教拳不教拿”。由于缺乏交流,失去了很多相互学习的机会,使社会上对擒拿术产生了片面的理解,或夸大其辞,神乎其技;或不屑一顾,嗤之以鼻,都有失偏颇。
没有武术的基础的人可以出于自卫本能使用踢打,擒拿不同于踢打,它包含了很多人体关节、穴位、筋骨活动规律的科学知识和一定的力学原理,不通过学习演练,很难在实战当中使出擒拿功夫来的。因此,在学习擒拿的过程当中要善于思考,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了解原理。中国武术几乎所有的门派都包含有擒拿功夫,可见擒拿在贴身近战当中的不可替代性。
不仅中国武术的各门派都有擒拿功夫,目前社会上广为传播的韩国跆拳道、古典泰拳和日本合气道,都包含有擒拿技法,与中国的擒拿术是相通的,也可相互借鉴。
中国武术中的擒拿是使用刁、拿、锁、扣、扳、点、缠、切、拧、挫、旋、卷、封、闭等招法,进行擒捕与解脱,控制与反控制的专门技术。
长春武术,擒拿的手法较多,根据关节活动与手法运用特点,常用的有下列18个基本手法:
1、拿:握捏肢体关节,使其内旋和外旋,称里拿和外拿。
2、折:使肢体关节过度弯曲超过其运动极限的角度,如折指、折腕等。
3、缠:双手抓握肢体远端,使其关节扭屈,有大缠、小缠之分。
4、背:将肢体反关节背负肩背上,使其过度伸展,如背肩、肘、腰。
5、卷:使关节过度屈曲,如卷肘、卷腕、卷指。
6、压:用力向下压,使其关节肢体过伸,如压肘、压腿等。
7、展:使关节过度伸展,如展臂、展指。
8、蹬:蹬踹腿部,使其关节过度内翻,如蹬小腿。
9、抱:双手环抱,使其肢体不能运动,如抱腿、抱臂、抱腰等。
10、转:使关节肢体过度扭转,如错颈、转臂。
11、锁:使活动部位活动受阻,旋转不动,如锁喉、锁肩等。
12、分:施力分离关节的正常部位,如分指。
13、抓:抓住要害部位,使其不能活动。
14、推:使肢体关节带动身体重心,推颈、推肘 等。
15、搬:使关节过度展转,如搬头、搬腿。
16、抠:用指深掐五官或要害,如抠眼、抠鼻等。
17、托:紧握肢体一端,反关节用力上托,如托肘等。
18、点:进攻穴道,如点死穴、点哑穴、点晕穴等。
擒拿功夫的练习者,除了要具备一定的指力、腕力、臂力、腰马力的基本条件之外,最重要的是还要提高自己运用擒拿的速度。武学上讲:“百拿百解,唯快不解”,在实战中使用擒拿招法速度较慢时,第一在“擒”的过程中不易捉住敌人肢体,第二在“拿”的过程中容易被敌人击打或实施反擒拿。擒拿讲究“一分学,九分练”,平时多加练习,战时才能熟练使用。
长春武术,擒拿往往是先打后拿,用击打先削弱敌人的抵抗力,然后再实施擒拿。此外,在“擒”和“拿”的间隙,由于我只擒住了敌肢体的一部分,还要注意防范敌人未被擒的肢体对我的攻击。擒拿术分筋错骨造成敌人的骨折、关节的损伤和脱臼只是外科伤(颈关节除外),容易治疗,其对人体的伤害程度远小于踢打造成的内伤。因此,使用擒拿术分筋错骨不能有所顾忌,下手要狠,绝不留情,使敌人失去对我的再攻击能力。
大擒拿的摔法和普通意义上的“摔”是有较大差别的,擒拿不能代替武术中踢、打、摔,习武者且不可以只练擒拿,不练踢、打、摔,那样在实战中会有很大的局限性。